传统文化进社区,竹琴非遗传雅韵

传统文化进社区,竹琴非遗传雅韵

宫商角徵羽,竹琴传承

传统会客厅非遗喜知音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659.jpg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04.jpg

    立秋之日,黉门街七十五成都传统文化会客厅迎来了非遗国乐专家、四川竹琴传承人罗大春,罗老师现场表演了竹琴、金钱板。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国学大家张昌余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执行会长杨森林,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曾祥庸,文旅专委会秘书长谭敏等协会成员以及西南财大前图书馆馆长李天行教授、西南交大茅于轼书院书记甘霖等参会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08.jpg

    年届花甲老师依旧精神抖擞,眉宇间更是一身正气。近年来罗老师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当好文化义工,这次在成都传统文化会客厅传播曲艺文化,讲述了四川竹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声情并茂地表演金钱板和竹琴,满面笑颜为玉林老百姓带来文人道情内的一份真谛。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15.jpg

    罗老师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代表性传承人、国乐推广大使、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特约专家、非遗办事处主任、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戏曲专委会”秘书长、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拜师杨庆文、邹忠新、李月秋等已故曲艺大师学习四川竹琴、金钱板、清音,并与李月秋合作录制唱片。罗大春老师创作和表演的节目先后获得1980年成都市曲艺调演一等奖、1998四川省曲艺新作大赛二等奖、2004年十三届群星奖一等奖、 2007年十四届群星奖一等奖等。如今作为国乐推广大使、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20.jpg

    罗老师讲述了四川竹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四川竹琴,又称道情伴腔伴调,音韵铿锵清脆。为劝善传道的乐器,常有云游道人,用道情的方式演唱戏善歌词化缘。

    竹琴原本名为道情、渔鼓,兴起于唐朝,盛行于宋明时期。千年来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宗教道情、文人道情、世俗道情、四川竹琴,音乐竹琴。道教道情唱戏,文人道情唱诗,世俗道情坐唱。

    清朝之前,道士们手持渔鼓、简板,奔走于四川集市、乡野,说唱故事劝人向善,由此得名为“道情”。这个时期的道情,是“宗教道情”,特点是唱腔古板,词调说教味较重。

    清初文字狱的影响,文人们不敢以诗文言志,于是将这种说唱方式拿了过来以出世姿态讲述民间世情。文人们的加入,使得道情说唱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个时期的道情,可称为“文人道情”。这时道情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方面是唱腔变得更亲和听众,同时唱词推敲更精巧,押韵也更严谨;另一方面是题材不再局限于宗教劝信,而是收集整理了许多民间传说、话本形成唱本,内容更让人喜闻乐见。

    其中比较流行的唱本是:“三国”,“说岳”道情是为数不多的,唱完全本“三国”的传统曲艺之一。至光绪年间,多数持渔鼓演唱的已经不是修道之人,而是以说唱谋生的民间艺人。他们由街头进入茶楼酒肆,唱戏文故事叹世态人情,让这门曲艺成了达官贵人和贩夫走卒都喜欢听的大众曲艺。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世俗道情”的阶段。

    罗大春9岁开始跟随导师杨庆文学艺数年之久,罗大春在思念恩师,至今仍坚持传承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在多年艺术生涯中,他将竹琴、金钱板、快板、清音等曲艺表演技艺融会贯通,稔熟予心,在演奏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

    分享前,罗老师清了清嗓子,带大家走进玉林另一片雅韵情地

        “文人道情有韵有平仄,听起来词句更优美,就比念劝善经要好听些。琴敲着很有节奏,经过宗教采用,文人唱了后,多年传下来,慢慢有了它的民间影响基础,更多人也就抱着竹琴来唱。” 罗大春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25.jpg

现场,大家静静聆听,轻轻饮茶,徐徐点头。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28.jpg

   感受到大家认真倾听的热情,罗大春连连,有几分天真。大手一挥,一段文人道情表演开始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山使人愁,劝君更进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啊……”只见罗大春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击打,板的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撞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清脆。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32.jpg

    一曲落毕,玉林粉丝们陶醉之情油然而出,连连鼓掌。

    罗大春既是叙述者,又是人物的扮演者。叙述时跳出来,演人物跳进去。从道教道情、文人道情、讲到世俗道情……给观众摆了一场竹琴与竹琴艺人的生动龙门阵,并为听众现场演唱和播放了竹琴经典唱段。

    这是非遗传承人的一种能力,更蕴含了一种值得尊敬学习的精神。

非遗,就这样以亲近的方式将其精深的内涵展现在大众面前,融入玉林。老百姓乐在其中,在传承与欣赏中获得深深的探知与满足。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35.jpg

    时光猎猎,众多老腔老调的曲艺变得余音渐稀,在老一辈艺人的坚守下,这些古老的曲艺依然芳华无限。只要能一直摸着它,一直哼着它的旋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在谈起竹琴时,罗老师是如此自信知足。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38.jpg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频繁来往于玉林,绘声绘色地为玉林老百姓讲述历史、传承文化。这是何种演变历程?将非遗中的似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状以及百般媚相、万种风情径直驱入听众心底,就这样,罗大春向我们敞开他极为丰富、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我现在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竹琴能一直传承下去……我的学生大部分是80后、90后。罗大春觉得,年轻人能喜欢竹琴,说明这门古老曲艺还有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190717163741.jpg